六根本烦恼是指“贪”、“嗔”、“痴”、“慢”、“疑”、“不正见”。
“贪”是指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所产生的欢喜心的延续,紧接着便是拥有、占据。
“嗔”是指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所产生的厌恶心的延续,紧接着的是排斥,再来就是恼怒。
“痴”不是愚笨,而是指迷恋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乃至于丧失了觉性(正念)和透视色、声、香、
味、触、法的能力(正知)。
“慢”是指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的比较(分别)后所产生的好胜心理。此心理所造成的自以为了不起会
障碍修行人的道业,这就是古德所说的“我慢高山,不留德水”。
“疑”就是不信。此烦恼障碍了对佛法的接受或完全接受。然而,也因为“疑”,所以修行人能更细腻的看待修
行,去参究法义,以至智慧才得以开启,这是具有正面意义的。既然是如此,又何必去断“疑”这个烦恼(初
果圣人断疑)。其实,“疑”不是指一般的怀疑心,而是指对无我、空、解脱、涅槃的怀疑。
“不正见”是指不知从无常、因缘、空的角度来看待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
一般所谓的修行,指的就是处理六根本烦恼。面对六根本烦恼中的“贪”、“嗔”、“慢”,我们一般都会严谨以
待,也常把这三者当做契入修行的入口。而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这三者的生起都会带动情绪,而且容易被察
觉。然而,也往往因难见成效(烦恼断不了)而修行滞步不前。对于“疑”的处理,我们一般都会以为只要不
怀疑经中所记载,也不要怀疑前人所说的,便是解决此烦恼了,从而也导致自己忽略细腻的去认知此烦恼。
对于“不正见”的处理,我们一般停滞于用有生有灭、有垢有净、有增有减的知见来看待诸法的假相,并没有
提升到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的知见来看待诸法的实相。
其实,在六根本烦恼中,我们可以选择先处理“痴”。原始佛教四念处中慧解脱的修法,所强调的正念正知就
是在处理“痴”这个烦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