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师父啊!我儿子爱乱发脾气,我拿他没办法!”
师父听了有些不解了,“爱乱发脾气?他不是一天可以禅定几个小时,为什么还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呢?要知
道,禅定是用心培养起来的觉知力,能使我们离开六尘,带给我们身心的平静,而不入色声香味触法,这不
是我打坐越久就越厉害可比的。”打坐时,如果内心却攀缘妄想,就要懂得用方法把引起的烦恼压下去,就如
对付石头压草,要把石头搬开。如想打坐不受外面的干扰,而内心却拉扯着,烦恼当然依旧。事实上,这只
是暂时将心封闭,所以,不要误解“办法”两个字。
请教脾气问题,师父却大谈禅定佛理。“这是用哲学道理,移除俗事纠缠。”
很多人认为禅定时,身体要挺直得像钟一样,如如不动,这不正确。要知道,执着姿势,心反而不能安定。
静坐并不是坐在下来摆姿势,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,求得内心平静,这是表面功夫。禅定是要把心摄入专注
状态,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所谓“心乱”,其实就是精神不集中,所以必须提升专注力,让专注力帮助头脑处
于平静的状态,眼睛才不会老是东张西望,才能够如实观察。随着思维习气的改变,我们就能应付生活中所
发生的种种变化。《杂阿含经》68卷有言:“内寂其心,如实观察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佛教提醒信徒“善摄诸根”。《杂阿含经》43卷说:“应当守护根门,善摄其心”,就是要我们当六根“眼、耳、
鼻、舌、身、意”接触六尘“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”时,眼看到外面的色境,遇到喜欢的境界不会生起贪
念,遇到不中意的境界不会起嗔恚,平等对待,这样就能消除无明的暗障。时时警觉,防止六尘的侵入,守
护诸根的戒律;安住密护根门,守护正念; 如此一来,我们的思维就会通畅无阻,世间的贪爱,恶不善法就
不会生起,烦恼也就会消除。
《杂阿含经》24卷也指出,行住坐卧时刻保持觉知与正智正念,调伏贪忧,心就不会受外界的诱惑而生起痴
爱、感到嗔恚;明白烦恼的起因,就不会偏离正道。
禅定时面对外境,眼不受到尘埃染污,心就没有妄想,无明就自然熄灭,内心就自然清净。禅修不是要压抑
情绪,而是要在明白烦恼的起因后,找方法去除,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。懂得这一切,不论面
对顺境和逆境,我们都不执着,心自然清明。